2023年11月25日-26日,由15vip太阳集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世界经济学科专家和中青年学者学术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演讲厅顺利开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洪俊杰教授,山东财经大学副校长谢申祥教授,兰州交通大学副校长朱廷珺教授,辽宁大学李安民经济研究院院长姚树洁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经贸学院教授、世界贸易组织教席黄建忠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唐宜红教授,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彭水军教授,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国兵教授,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丁一兵教授,武汉大学弘毅学堂院长余振教授,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党委书记祝树金教授,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教授,国际关系学院经济金融学院院长羌建新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教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王中美研究员,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王弟海教授,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主任鲍晓华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磊教授,集美大学财经学院院长黄阳平教授等,来自《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China and World Economy》《国际贸易问题》《南开经济研究》等期刊出版界同仁,以及15vip太阳集团院长戚聿东教授,北师大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15vip太阳集团学术委员会主任赵春明教授,15vip太阳集团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曲如晓教授等,共计4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师生150余人出席论坛。开幕式由15vip太阳集团副院长蔡宏波教授主持。
合影1
合影2
15vip太阳集团院长戚聿东教授在致辞中提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潮流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也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这些种种具有世界之问的时代命题,亟需我们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学科的专家学者进行攻关,进行破解,可以说回答并解决这些世界之问、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的各种疑难杂症,中国有望建立中国世界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为世界经济乃至中国经济学赶超国际一流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国兵教授则在致辞提到,今年是“一带一路”十周年,第十届中国世界经济学科专家和中青年学者学术论坛来到北京师范大学这个中国高等教育重镇,正规的师范类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起源地,感到十分荣幸,第十届论坛在这里举办意义重大,也希望与会各界专家学者能够支持把这个论坛一直办下去。
戚聿东教授致辞
沈国兵教授致辞
主旨演讲一
沈国兵教授主持了主旨演讲一上半场。姚树洁教授做了题为“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战略价值与实现路径”的主旨演讲。他从新质生产力提出的背景与时代内涵、发展基础与现状、价值以及政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赵春明教授带来题为“消失的利润:进口竞争与企业避税”的主旨演讲。通过分析不同类型企业进口竞争与企业避税的关系,发现进口关税下降是企业避税加剧的驱动因素,从微观机制来讲,存在着进口竞争的挤出效应和竞争落后效应,从企业行为来看它具有长期性、差异性,而从国家的相关政策有效性来讲,现有两个政策都可以减轻这个负面的效应,但是更多的是输血机制而不是造血机制。黄建忠教授演讲的题目为“四核四维,双自联动——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逻辑建构”,他认为中国经济自身的稳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以及中美博弈的胜负。中国的自主性开放应该着重从“双自联动”下手,也就是自贸协定和自贸试验区,两者之间的联动是中国进一步制度性开放的一个突破口。洪俊杰教授就“贸易数字化与国际竞争新优势”做了主旨演讲。数字全球化发展面临不确定性、安全性等问题,数字化甚至影响到人才培养以及传统市场经济。从国际竞争新优势来看,贸易链条的数字化程度,以及外贸主体的数字化转型,无论是从成本、竞争力还是安全稳定等角度来看,对于贸易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朱廷珺教授主持了主旨演讲一下半场。唐宜红教授演讲题目为“全球价值链下贸易政策的跨国协同研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既不断深入又充满变局的情况下,各国的贸易政策协调非常重要。引入全球价值链,可以让各国之间的经济关联和一个国家的贸易政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建立一种联系。秉承贸易政策的多边协调,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是推动全球重大经贸问题的解决的必然途径。彭水军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外部需求冲击与企业产能利用率——兼论贸易数字化与企业冲击适应性”。当前产能过剩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需求偏向于服务业,新一轮的风险不断累计,产能过剩突出的结构性的矛盾愈加显现。他认为充分利用双循环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通过外部循环来提升国际企业的适应性,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数字化发展,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章玉贵教授做了题为“全球高端制造业投资趋势及其影响(2018-2023)”的主旨演讲,通过梳理全球制造业总体发展现状、欧美“重振制造业”背景、美国“制造业回流”表现、全球“制造业回流”案例以及全球制造业格局重塑对我国的影响,他认为需要加大替代者的威胁,形成可控的内生力量,预防可能的经济脱钩。丁一兵教授在题为“数字化转型、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的主旨演讲中提到,中国出口的高质量发展,关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通过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他发现汇率变化对于数字化转型及出口的作用,在不同的企业上是不一样的,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也是不一样的,这些异质性的结果给政策选择提供了一些参考。
25日下午,围绕世界经济相关主题,举行了六场平行论坛。平行论坛分别聚焦“全球产业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发展”、“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制度型开放”、“数字经济与全球价值链”、“国际金融与投资”、“‘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邀请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集美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教授、副教授担任主持人、点评人,针对来自142篇投稿论文优选出的40多篇论文深入进行研讨交流。
六场平行论坛
25日晚,论坛举办期刊、出版社论坛,邀请13家知名学术期刊、出版社的领导、编审深入畅谈期刊论文发表以及学术著作出版的问题与建议。
期刊、出版社论坛
26日上午,两场主旨演讲继续同时进行,主旨演讲二上半场由曲如晓教授主持。山东财经大学副校长谢申祥教授演讲题目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贸易理论创新”。数字经济本身以低成本以及要素的内生化等特征不可避免地对传统的贸易理论提出一些挑战,那么需要关注数字要素的内生性、市场结构变化、双边市场理论,以及在整合贸易、投资与分工格局下,重视区位、距离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变化等问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田素华教授的演讲题目是“避税天堂与国际直接投资”。他关注税收和制度质量怎样影响母国企业的避税天堂的选址,他针对有些企业去了避税天堂,不一定非要做避税,可能做实体经济的情况做了深入分析,也从制度质量的角度为观察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毛艳华教授带来“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与中国OFDI---基于Twitter文本情感分析的实证研究”。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根基,也是“一带一路”倡议能否持续的关键,他使用Twitter的用户发布的推文为基础,通过Twitter传播网络追踪情感的流向,聚合各个国家用户对于“一带一路”的情感极性,量化整个民心相通对于投资的影响。鲍晓华教授带来题为“原产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出口产品质量”的主旨演讲。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着一定的倒退或者受阻,区域贸易协定就越来越掀起了新的高潮。她认为平均意义上,原产地规则限制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在剖析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她发现对于那部分研发能力较低,并且所使用的中间品异质性比较强的企业而言,会加剧原产地规则对出口产品质量带来的负面作用。
主旨演讲二下半场由羌建新教授主持。祝树金教授进行“共同富裕路上高铁开通如何影响企业劳动薪酬差距:基于劳动市场结构的视角”的主旨演讲。高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劳动力的流动,特别是提高流动的效益。机制上来看,高铁开通之后怎么影响区域间劳动力市场的统一。一是区域间的劳动市场结构,二是区域内的劳动市场结构,由此可以进一步探讨高铁开通对劳动市场结构的空间效应。上海大学经济学院何树全教授做了题为“RTA数字知识产权相关规则对数字服务贸易的影响研究”的主旨演讲。他认为知识密集型条款的深度对于知识服务的出口产生影响,同传统的模式相比,数字经济的知识产权密集型或者知识产权敏感度更高,这在数字经济时代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有着很好的启示意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刘冲教授发表主旨演讲“Beyond Trade Sector:Effects of the Trade War with a Textual Analysis”。基于文本分析的方法,他提出一个对贸易冲击产生潜在后果的新的理解,这为捕捉贸易成本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接着他尝试用这个度量检验了贸易战通过供应链调整影响到国内企业的作用机制。中国农业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管理学院李春顶教授带来的演讲题目是“大国博弈、地缘政治与全球碳排放”。他关注中美经贸摩擦、价值观壁垒如何影响全球碳排放等问题,通过实证研究及量化模拟,认为中美之间不应该有这样的竞争博弈或者关税战或者非关税的壁垒,对于全球共同减少碳排放是不利的。
主旨演讲二
主旨演讲三上半场由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农产品贸易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林发勤教授主持。余振教授带来“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生物多样性:来自中国的证据”的主旨演讲。通过数据说明与特征事实,他发现在中国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能够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下一步更需要加快进程、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沈国兵教授聚焦共建“一带一路”与中国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路径重塑。他基于一般均衡模型及其量化评估,考察了单边、双边、多边层面上“一带一路”通过链条上游、下游这些路径的传导效应。李磊教授的演讲题目是“灌溉沙漠之花---中国投资赋权非洲女性”。他的研究发现中国对非OFDI在男女平等的思想认知和社会实践两个层面都有促进作用,同时也体现了行业异质性,男性气概、女性气概异质性以及代际特征。王中美研究员带来了“小多边主义、美式联盟与中美竞争”的演讲。她认为需要理解真正的多边主义是用于解决共同问题,应该更多倾向开放式的小多边主义,也就是精准议题、纵向整合和战略目标。
主旨演讲三下半场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刘军梅主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吕越带来“双重电商平台与中国企业的出口”的演讲。她指出双重平台对于出口的作用会比单一国际市场作用更强,而国际站平台作用会比单一国内平台作用更强,还从规模效应和中间品效应解释了可能存在的内在机理。15vip太阳集团戴觅教授带来题为“关税削减、进口份额与消费者福利分配”的主旨演讲。从消费和生活成本的视角,他探讨了关税削减带来的消费者福利的改进有多大以及它在不同的收入群体之间如何分配。引入进口份额以后会发现关税削减的分配效应从益贫转向益富,所以我们在进一步扩大进口的同时应该关注相应的分配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祝坤福带来“外资敞口的国别结构与产业链安全”的演讲。关于外资敞口的国别结构,一是产业链上生产任务到底可替代性如何、重要性如何;二是外资来源的集中度如何。他发现若考虑美国及其盟友,敞口的比例很高,集中度的变化也更加显著。
主旨演讲三
闭幕式由15vip太阳集团副教授王海成主持。沈国兵教授作会议总结,他认为大家围绕“世界经济新变化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展开热烈研讨,他对大家带来的多样性、丰富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表达了感谢。谢申祥教授作为下一届学术论坛的主办方,介绍了山东财经大学的历史和发展情况,表示一定会把会议办好,让各位感受到好客山东,他向大家发出邀请,期待明年济南相见!
闭幕式嘉宾合影
供稿:学科科研办公室
责编:王海成 孔海洋 孙越
审核:蔡宏波